第四百五十七章 坠落(求订阅!!)

窗外几声鸡鸣,清晨破晓,朦胧的天色渐渐亮了。====

这是一个非常平凡的早晨,繁华的尘世再度上演了生灵百态,东海省海州市海门的某一个乡村,一大清早便有炊烟袅袅升起,一股饭香在空气中飘溢。

这是一个坐落在群山环绕中的中型村落,入眼是一个篱笆,房子由大石块和青色砖块砌成的双层小楼,不大的村落大约一百多户,每一户人家房子大多都是这种样式,在这里,能砌起三层楼房的都是大家大户了。

高鹏像往常一样准时醒来,睁开眼首先朝窗外看了看朦胧的晨景,接着视线转移,看到不远处摆放的一台二十一寸彩电。这是房间中最为值钱的东西,放在1992年的当下,是“了不起”的家电了。

起身打开电视,调换了几个台,最终还是拨到中央台看了会儿新闻。

电视新闻中依旧提到了一则年初时的旧闻:“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重大社论报道,这则今年三月由《深圳特区报》发表的报道集中阐释了领导人南巡的要点内容,标志着中国的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依旧是山雨欲来啊!”十几分钟后,高鹏叹了口气,关掉电视,走下了楼。

这几年国家因为还要不要搞改革这个问题闹得风波不断,政策上也是一变再变,教底层的百姓看得云里雾里。改革还是不改革,一开始不是问题,因为不改革国家经济无法维持。所以必然要改革,问题则在于怎么改。是温和的改革还是激进的改革,这是一场自启动改革以来就一直未曾化解的难题。

八十年代末那场风波引发了保守派与改革派的最大交锋。最终迫使时任一号领导人下台,此后时局动**,各种思想层出不穷。而到了九一年苏联解体,前车之鉴下彻底演变成了还要不要继续改革的争论。

高鹏摇了摇头,知道无论如何混乱,历史总会指明一条道路。

“鹏哥,这是要回去了吗?”说话的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长得颇为精神,看到高鹏走到桑塔纳前。奔跑过来朝着他喊道。

高鹏闻言笑着道:“是啊,最近公司有些事情要处理,闲不下来啊。”

“那下次什么时候来?”

“这就很难说了……”

国家的政策正在不断明朗,再过些年,各种品牌企业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而真正有底蕴的企业,莫不是在当下就已经冒头。

最近几年华歆科技发展得不错,正所谓一步先、步步先,占得了种种先机的华歆科技可谓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即使是在思想最混乱的时刻,也因为华歆科技的大型规模让各人不得不思量再三。

随着华歆科技发展加速,高鹏的时间也变得越发珍贵,很多时候他都不得不尽可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像现在这样回到乡村与大家团聚。逐渐逐渐将变成一种奢望。

“要是有杰出的职业经理人该有多好啊!”

高鹏发自内心地感叹,不过一想到国内目前的环境,他就知道这种想法并不成熟。“国外的业务倒是可以尝试一下……”

桑塔纳行驶在宽阔的马路边上,前方是一贯荒芜的城乡结合部。

高鹏停下车。推开车门倚在边上抽烟,在这里眺望远方。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养成的习惯,久而久之也就很自然地那么做了。

金色的晨辉洒在身上,一阵暖洋洋的感觉,所有的负担仿佛一下子消失不见,非常神奇。

在视线的尽头,是一片风格迥然的城市风貌,而背后则是不伦不类的城乡混杂环境。没有农村的简单舒适,也没有城市的复杂从容,这里仿佛是即将被社会遗忘的地带。

几十年后再回望,却不想一语成谶。

因为几十年的城乡不均衡发展,大量农村资源被廉价调动进入城市,使得这种不平衡越发凸显。

高鹏如今的成就当得上国内最为成功的几个人之一,然而很多时候他更喜欢一个人像现在这样想入非非。都说饱暖思**欲,不再为温饱挣扎并且有了一份体面的事业之后,高鹏就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咱是不是也该考虑点哲学方面的问题?

我是谁、从哪里来、将要到哪里去?咳咳,这个话题太大了,高鹏不是大哲学家,于是他只会犯抽似的想一个低端的问题——大城市化是否真正适宜人类的生活?

这个问题对于他而言层次刚刚正好,而且是比较现实的问题,明天海州一所大学请他这位成功人士去开一个讲座,演讲的内容基本就确认它吧!更重要的是,国家似乎正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比较有噱头!

一想到将会在一众师生面前演讲,他提了提精神开始打腹稿。

——几个超大城市犹如贪婪的魔鬼不断吸纳周边各种物资及人力资源,未来几年,不仅会造成了本身的不堪重负以及环境问题,直接体现是高房价、高物价、环境问题,同时也此长彼消,让周边区域出现严重的资源外流及人口外流,出现空巢、老年村、农村活力丧失。

盲目的追求单一大城市的发展,将会堆积大量不安定因素,若大量拥有土地的农民失去土地变为工人,农村就将失去消化城市危机的能力,造成的后果是,当外部危机来临时,直接导致大量失业,这些失业的工人由于已经没有土地,将大大加大社会消化他们的难度。

……

高鹏眉头微微一皱,用力吸了口烟,屈指弹去烟灰,仿佛因为这个“课题”变得非常不开心。

纵观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几次危机,无不是城市发生危机、出现失业,尔后向农村进行转移消化。

典型的八十年代前三次危机出现三次“上山下乡”,当时对它的解释是防止“修正主义”让年轻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用的是政治口号,然而实际上明白人应该知道,它的真实目的只是为了解决几千万的城市失业!

八十年代前,一共出现了四千万下乡解决失业,待七十年代后期,失去了第一代领袖后这种方法不再具有号召力或者说借口,且社会动向越发要求这数千万下乡青年回城,等到八十年代,中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时,非但不能再用下乡解决失业,反而面临原本下乡的数千万知青要回城。

高鹏亲身经历过当时的场景,知道当时的应对策略是指标而不治本的,或者说当时的策略只会拖延危机,而再度爆发时只会更加火爆!

当时全国各个政府部门大搞副产、办公司企业吸纳社会人员,同时要求原有国企打开门户,五个人的工作由十个人做,再辅以治安严打,用监狱消化一部分人。虽然解决了数千万失业可能造成的动**,却也留下了另外的严重问题。

一是冤假错案,二是国企散漫、效率低下,三是政府部门所办副产有政策上的先机,往往能提前获得政策动向,从而出现了买卖批条等官倒行为。中国人历来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危机终于在八十年代末总爆发,发生了轰轰烈烈的社会动**。

现在动**过去了,却也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

零八年经济危机,当全世界一些国家为本国出现几十万失业而忧心忡忡时,中国沿海城市闷声不响出现了几千万失业,然而中国的几千万失业并未出现大规模动**,因为中国政府通过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基础建设让这几千万劳工返乡参与建设,同时对于外贸不畅的商品进行国内消化,提出了家电下乡。

然而基础建设迟早会达到饱和,农村对家电等消化也迟早会饱和,到时候怎么消化未来的经济危机?过量的产能可以向第三世界转移消化,过量的资本也可以通过政策堵在国门外,唯有国内,大城市化犹如一条不归路,只会堆积越来越严重的危机,当农村不再具有消化能力,唯一可行的就是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大量发展微型镇级城市。

想到这里似乎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高鹏眉头稍稍舒展。随即忽然想到……这关他什么事,那是国家该考虑的问题啊,捻灭烟头,高鹏自嘲地笑了笑,不过很快又意识到,尼玛,自己家大业大,手底下那么多人跟着自己吃饭,这些问题考虑一下也没有错啊!

嗯,得找个机会把自己的“预测”整理成稿,尽自己的绵薄之力让国家少走一些弯路!而且这样也可以给自己刷存在感,增加自己手中的筹码!想到自己还顶着“人大代表”的帽子,高鹏又找回了责任感,只是他的建议貌似有些违背目前的主流啊……要不要再斟酌一下?

高鹏知道自己的“先知先觉”可以帮助他不断抓住时机壮大华歆科技,然而未来格局逐渐稳定,他的先知先觉已经不再是开拓性的一环了。大开大合的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只能实行微操,此时貌似不适宜树立敌人啊。

不远处一个小区正在火热建造,不久的将来高鹏就将搬迁进去,于是他按下心中想要“上书”的内容,转尔琢磨起怎样布局自己的新家。

就在此时,天空中出现一道闪亮光芒,紧接着轰隆巨响,高鹏愕然发现在自己百米开外的地方,一个巨大的金属球坠了下来,随即熊熊燃烧起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