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节 一进一出

在德军六支装甲纵队肆虐战场的时候,苏毛子的坦克军竟然没有反应过来。从而失去了跟德军坦克死掐最好的时机。大概是德国飞机的轰炸让他们还未清醒过来,数不清的攻击机实在是不堪其扰。这导致大部分余地苏军跟德军战车作战的时候都依靠步兵。他们的步兵反坦克手段实在是很低微的,尤其是部队陷入混乱之中的时刻,他们的反坦克能力发挥出来的还不到平时的十之一二!

照理说,苏毛子不会这般脆弱的。因为苏军是世界上第一批拥有现代坦克作战理论和实践为数不多的国家。二战开打之前,毛子们在哈桑湖地域、哈勒欣地域,及其西班牙内战期间,对于坦克作战和反坦克作战都取得了不少的经验。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苏军令人奇怪的没有采取大规模装甲集群作战的作战理论和方式。并将许多成建制的装甲部队改编并配置在步兵师内。这实在是一种返古行为,先进战术退化到了英法这种老迂腐的水平,本来在各次战斗中取得的先进经验都随之付诸东流了!但波兰战役和法兰西战役中德国装甲集群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和极高的战斗效率。显然震惊了克里姆林宫内以斯大林为首的军事领袖们。他们立刻意识到自己需要改变,不然的话落后就意味着挨打。于是他们立刻就开始实践华夏文化的古老成语亡羊补牢。虽然时机有些晚了,但是他们还做了2件有重要意义的决定。

一:大规模重新编制装甲集群、组建了很多的坦克军和机械化军。虽然他们的坦克质量不好,但胜在生产简便,工艺简单。大规模生产的时候能够保证数量。更多的85炮被安装到T34坦克上面,美国人援助的很多90毫米高平两用炮和数量巨大的钨合金穿甲弹极大的提高了苏毛子反坦克的作战能力。

二:大规模编组反坦克炮兵部队,以及在步兵师加强反坦克炮兵的配置。这一点斯大林做的很糟糕,这也是德军坦克纵队能够顺利的冲出去的原因之一。当初战争爆发时,苏军根本就没有完全实现其装备计划,但是必须强调的是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反坦克炮兵对德国装甲集群的反坦克作战的效能远远大于苏联装甲部队,可以说在卫国战争初期苏军反坦克炮兵部队对德国装甲集群的反坦克作战是稳定防御战线的唯一有效办法。随着德军新式坦克的普遍装备、空军主力战斗机的大规模换装、苏毛子步兵师的很多反坦克武器基本失去了其原有的作战效能。当德军熟悉掌握了新武器之后。新的战术在战斗中也摸索了出来。当德军入丝入扣的情报工作顺畅之后,多种多样的手段让他们始终掌握着比对手多太多的信息。这场战争在情报信息方面演化成为一场不对称战争,苏军有新的反坦克手段自德军看来完全是很容易就能制约的。因此。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德国人的装甲师战斗力提高了很多。相对来说,他们的对手战斗力却没有增长相应的幅度。

在战斗中德军装甲部队突如其来的打击让苏军陷入恐慌,敌人进攻的速度和选择的方位出人意料。以致于苏军步兵的反坦克手段根本不能顺利实施。这些步兵师往往没有充分进行部队的战役、战术展开,就已经暴露在德军的突击和火力打击范围内,所以损失巨大。

其实朱可夫早就料到了德国装甲兵可能实施的集中突击作战,他在围城之初就已经督促各部队建立起梯次配置具有有效反坦克突击能力的防线。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德国人居然会选择宽阔的伏尔加河作为出发阵地,他大概认为德国人的技术手段不能在5分钟之内就能够搭建16座跨河大桥吧!

在苏军反坦克力量最强的区域。德军坦克采用的是从背后打进来的战术。德军装甲部队避实击虚,成功的进行了穿刺作战之后。在苏军防线的最外围又杀了一个回马枪,这一次他们选择的却是那些个苏军实力较雄厚的区域。这种地方自然也遭到了德国空军高密度的攻击,苏军地面部队因为组织良好,混乱的情况稍稍差一点。可是容克大妈的重磅炸弹也不是闹着玩的,一炸一大片的火箭弹炸开之后人们也会本能的躲避其高温高热扩散的区域。再加上德国人的攻击机上下翻飞不断的攻击苏毛子的防空阵地和反坦克阵地,这一切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混乱。苏军刚刚在空袭中缓过神来,尚未理清头绪。浓密的硝烟之中德军坦克就已经从背后杀至!

苏毛子的反坦克阵地主要有三种形式构成。第一种是阵地与反坦克雷区相结合:在防御正面的反坦克阵地前,布设300—500米纵深的反坦克雷区地雷是极容易生产的武器,成本较低,训练、布设也很方便。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对于军工生产部门来讲。生产大量的地雷和反坦克炮比生产T—34要容易的多。阵地与反坦克雷区相结合,达到延缓敌人装甲部队前进速度的目的。

第二种是阵地与步兵封锁火力相结合:苏联步兵在防御阵地前用机枪和狙击步枪封锁反坦克雷区,他们认为这样可以阻止德国步兵和工兵排雷。只是多次战争的经验告诫苏毛子。这样做不保险滴!于是他们搞出来很多花样,帽子的战争智慧也不是只有一点半点。比如反坦克与反步兵火力相结合,正射、侧射、斜射、反射火力相结合。天然障碍物与工程障碍物相结合,爆炸性障碍物与非爆炸性障碍物相结合等等手段他们全部都是因地制宜,在战争中给德军用上了。

第三种可以说是对德军坦克威胁最大的组合方式了步兵部队与反坦克部队相结合:步兵防守部队依托反坦克支撑点,沿防御阵地展开,并肩卡口

!7690毫米反坦克炮部队在有天然障碍物或工程障碍物掩护的反坦克支撑点中配合两侧作战,根据预定射击诸元,既可以一帮二,也可二打一。

只可惜这些个威力不小的反坦克阵地都是面对斯大林格勒方向的,他们没想到的德国人居然会在他们的阵地后面杀过来。很多的防御手段因此失效,德军坦克疯狂的碾压攻击居然轻易的扫除了这些阵地!

危机之中调转炮口作战的苏毛反坦克步兵准头不高,况且能够做到调转炮口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更难能可贵的是。苏军步兵拼死抵挡德军坦克的时间居然让毛子们埋设了一些反坦克地雷!他们的工兵往往刚刚把地雷安置好就被密集的火力打成了筛子!随后德军的铁脚板就碾压过来,地雷的剧烈爆炸把工兵的尸体就地处理掉,坦克的高锰钢履带被炸的脱落。德军坦克兵紧急联系同伴,让他们组成防御车阵保护他们把脱落的履带装好!

战友们为了保证进攻的速度,索性用两条钢索交叉拖着受损坦克行进。动力很强大的豹三即使是拖着一辆战车也拥有很好的速度,他们就像是一连串的蚂蚱。在往来突击的战车阵中很是显眼!

第一次突击作战相对顺利很多,但第二次就不会这么顺利了。剩余的苏毛子士兵在飞机的密集轰炸中多少有了一点秩序他么开始部署部队,组织剩余的高炮反击。苏毛子的战斗机也杀了出来,他们虽然不敌数量众多的德军同行,但是却试图杀开一条血路。让轰炸机挤进去炸掉马马耶夫岗上的德军炮兵阵地!

苏毛子这一招是朱可夫早就安排好的,本来他想趁着步兵给德国人制造强大压力的时候在实施,可惜德国空军一条狂轰滥炸直接就把他的设想打没了。连他自己也被炮弹命中,生死未卜!

蛇无头不行,像是他这样坚定果决的指挥官苏联再也拿不出第二个了。号称是吕端大事不糊涂的罗克索夫斯基没有朱可夫这样的能力,他擅长的是处变不惊,却正好可以维持眼下如此混乱的局面。只是名不正言不顺,斯大林并没有及时的而富于他这样的权力。这是眼下百万苏军的悲哀。也是罗克索夫斯基的悲哀。德国人对整个战场进行了无线电干扰。功率强大的干扰源来自战场上各个地域。苏毛子的电报通讯已经瘫痪,电话线也有十之**被炸断!

他们各自派出去的通讯兵闷着头慢慢寻找,怀里揣着的命令指不定早已过时,苏军各部队一直在试图建立通讯体系。部队的混乱需要制止,不然的话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德国人杀过来了。

这个时候,第二次突击即将进行。出发点依然是伏尔加河东岸!

冲击桥的长度并不足以保证部队能够找到合适的渡河点。狭窄的地方是很少的。这次要想找到不一样的渡河地点几乎不可能!于是,建设一座足够宽度的浮桥势在必行!

德军工程部队事先秘密的在河道里铺设了60多个混凝土墩子。第一次突击的时候就是依靠着这些墩子,冲击桥才能快速架桥让装甲部队冲过河去。而今为了继续保持进攻的突然性。需要选择一个让苏军出其不意的地方。

白起甚至很想请一个类似于左冷禅这样的高手,对着伏尔加河发上几十记寒冰掌把河面冻住,让自己的坦克踏冰而去!

舟桥部队已经抵达斯大林格勒,分成数十架飞机运输的舟桥部队可以在半小时内形成一座通行能力很可观的长桥,地点选择在了伏尔加河的弯曲部位,这里的河道被位于河中的岛子分开,有利于德军步兵防守。万一这座舟桥被苏毛子发现,那么他们肯定会一窝蜂的前来攻击。以后德军装甲部队就失去了一条很好的通道。

德军伞兵的一直精锐部队潜伏在河对岸,他们都随身携带着潜水装备,在比较寒冷的河水里面能够呆上6个小时也不至于失去体温。他们在河边的杂草丛中执勤,守卫着这段河岸,以防苏军步兵发现这里德军冲击桥能够快速建设过河通道。

德军大肆在河湾部位建设舟桥桥墩,河中之洲也有很多人在那里处理松软的土壤,他们用砖石瓦砾铺就一条道路,作为装甲部队前进的坦途。这么大规模的建设是藏不住的,苏毛子会发现几乎是必然。因此在暗地里白起还是准备了另一条道路,那就是那六十余个水泥墩子组成的水下暗桩。在冲击桥准备敷设通道的时候,它们提供一个稳固隐蔽的支点。在德军装甲部队快速过桥之后。冲击桥可以在5分钟之内快速收回,这样收放自如的快速通道很方便,很适合德军突袭战术的实施。白起的这一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妙计。就是要达到一个虚虚实实的效果。在苏毛子都防备着河湾部位之时,暗中装甲部队已经从预设好的水下位置的水墩加冲击桥组成的通道冲过河去了!

在这里的苏军是罗克索夫斯基所部,可怜的他们被击溃之后早就是如同惊弓之鸟。他们的反坦克力量甚至已经是消耗殆尽。因此不适合在距离斯大林格勒这么近的距离作战,只能作为后备力量去干一些个挖战壕的粗活。

朱可夫打仗有一个特点。他从来不把他手里的力量分散配置,平均设防。在列宁格勒他跟勒布的较量是集中兵力在德军的主攻方向上较量,在莫斯科他也能够因地制宜,在德军的主攻方向上步步为营。最终德军耗尽了进攻的力量,悲催的倒在了通向莫斯科的路上!他的判断能力惊人。每一次都能抓住战场的要点。每一次他出现在频临危机的战场上每每能够力挽狂澜,不愧是斯大林的救火队员!他深刻的总结了苏联红军经历的每一次失败,基辅包围战,维亚兹马包围战等苏军损失惨重的战役他都做了深入的分析,他发现苏军失败的主要原因就是兵力太分散,导致德军突击集团能够集中力量形成铁拳,挨个把苏军部队砸死。于是他针对这个要害改变了苏军的作战方式,从那以后东线战场就进入了僵持期。不久。坚持了重点布防集中兵力这个原则的苏毛子就焕发了生机。具体体现是莫斯科会战德军大败!

那一次失败是迄今为止德军最大的失败,应该为此负责的人有很多。但绝不应该是博克和古德里安。

今天,曼陀菲尔遇到的也是这样轻重缓急比较分明的苏军防线。朱可夫一直把部队重点集中在斯大林格勒的东北部和西北部,正北方向稍差一点。他有足够的资本这么做,他的牌比较多。他没想到的是,集中部队重点布防也方便了德军的大杀器。容克大妈轰炸的时候有了很好的目标,远程火箭开火的时候不用再费心思找人员物资集中地了!其余方向上则是相对薄弱。这也成全了德军装甲部队快速穿刺,打回马枪的战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白起按照朱可夫的兵力部署,料敌合变计谋百出。最终成功的把苏军算计在内!

最南面的罗克索夫斯基步兵多,因为这里的地形不太适合装甲部队作战,结果德国人居然趁此机会钻了一个空子。他们宽阔的履带和轻便的车体即使走在烂泥地里也是如履平地,而且依旧能够保持良好的速度。

技术成就胜利,德军对此深有体会。他们现在甚至有一点过分的依赖手中的先进武器了。如果没有空军的支援,也许他们就不会打仗了。这一点跟后世自诩世界警察的美国大兵何其相似!但是德国国防军跟美国人大不一样,最起码在韧性和纪律性上面没人能比得过德国国防军。就像是现在他们每个人都是疲惫的要死,只要一闭上眼睛恨不能就会呼呼大睡。然而战局的紧迫让他们咬紧牙关继续战斗,每个人都保持着认真作战的态度,战斗力并没有因为疲劳打折扣。因为他们知道,德国的国运需要他们来扛!

白起没时间做建军工作,他做的都是提高装备水平这种明面上的事情。而今德国的国力被他开发得差不多了,在非洲资源基地的启用也为德国战车住满了燃油和弹药。良好的民族政策让德国不再是失道寡助,而今时机已经成熟,是时候跟苏联展开灭国之战了!

当年王翦灭楚,秦国举国之兵60余万耗时半年方可。白起指挥的一将成名万骨枯的长平之战,秦赵精兵尽出,最终失败者再也没翻过身来。由此可见,这样的战役不打则已,打了那可就是非死即重伤的结局!必定会有一方因此退出历史的舞台,这一点毋庸置疑!(未完待续。。)